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动态

新闻中心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通知[发改气候规〔2017〕2191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通知

 
发改气候规〔2017〕21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国资委、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统计局、林业局、国管局、法制办、中科院、气象局、海洋局、铁路局、民航局、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认监委: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12月18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降 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有利于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扎 实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建设工作, 确保 2017 年顺利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生态文明 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 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 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 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稳步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的 碳市场,为我国有效控制和逐步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服务。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府 监管和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控制温 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在不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下, 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碳市场建设。在发电行业(含热电联产, 下同)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 业范围,增加交易品种,不断完善碳市场。

       坚持协调协同、广泛参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 区域、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按照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总体部署,加强与电力体制改革、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 “双控”、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持续优化完善碳 市场制度设计,充分调动部门、地方、企业和社会积极性,共同 推进和完善碳市场建设。

坚持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统一市场准入标准、配额分配方 法和有关技术规范,建设全国统一的排放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 记系统、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等市场支撑体系。构建有利于公平 竞争的市场环境,及时准确披露市场信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三)目标任务

       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 切实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 排放交易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监管,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 场。配额总量适度从紧、价格合理适中,有效激发企业减排潜力,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自本方案印发 之后,分三阶段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工作。

       基础建设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 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深入开展能力建设,提升 各类主体参与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

       模拟运行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 易,全面检验市场各要素环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强化市场风险 预警与防控机制,完善碳市场管理制度和支撑体系。

       深化完善期。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交 易仅以履约(履行减排义务)为目的,履约部分的配额予以注销, 剩余配额可跨履约期转让、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 前提下,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创 造条件,尽早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

二、市场要素

(四)交易主体。初期交易主体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 条件成熟后,扩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适时增 加符合交易规则的其他机构和个人参与交易。

(五)交易产品。初期交易产品为配额现货,条件成熟后增 加符合交易规则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及其他交易产品。

(六)交易平台。建立全国统一、互联互通、监管严格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并纳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管理。

三、参与主体

(七)重点排放单位。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到 2.6 万吨二氧 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 1 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 其他经济组织为重点排放单位。年度排放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 当量及以上的其他行业自备电厂视同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管 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重点排放单位范围。

(八)监管机构。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对碳 市场实施分级监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制定配额分配方案和核查技术规范并监督执行。各相关部门根据 职责分工分别对第三方核查机构、交易机构等实施监管。省级、 计划单列市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监管本辖区内的数据核查、配 额分配、重点排放单位履约等工作。各部门、各地方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确保碳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九)核查机构。符合有关条件要求的核查机构,依据核查 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受委托开展碳排放相关数据核查,并出具 独立核查报告,确保核查报告真实、可信。

四、制度建设

(十)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 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企业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完善企业温 室气体核算报告指南与技术规范。各省级、计划单列市应对气候 变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数据审定和报送工作。重点排放单位应按 规定及时报告碳排放数据。重点排放单位和核查机构须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十一)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管理制度。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 负责制定配额分配标准和办法。各省级及计划单列市应对气候变 化主管部门按照标准和办法向辖区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分配配额。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碳排放,并按实际排放清缴 配额(“清缴”是指清理应缴未缴配额的过程)。省级及计划单列 市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清缴,对逾期或不足额清缴的 重点排放单位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并将相关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 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十二)市场交易相关制度。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 部门制定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管理办法,对交易主体、交易方式、 交易行为以及市场监管等进行规定,构建能够反映供需关系、减 排成本等因素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有效防范价格异常波动的调 节机制和防止市场操纵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市场要素完整、公 开透明、运行有序。

五、发电行业配额管理

(十三)配额分配。发电行业配额按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 同能源部门制定的分配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发电行业配额分配 标准和方法另行制定)。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十四)配额清缴。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需按年向所在省 级、计划单列市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提交与其当年实际碳排放 量相等的配额,以完成其减排义务。其富余配额可向市场出售, 不足部分需通过市场购买。

六、支撑系统

(十五)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建设全国统一、 分级管理的碳排放数据报送信息系统,探索实现与国家能耗在线 监测系统的连接。

(十六)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 注册登记系统及其灾备系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碳排放配额和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法定确权及登记服务,并实现配额清缴及 履约管理。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制定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管理办法与技术规范,并对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实施监管。

(十七)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 系统及其灾备系统,提供交易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国务院发展 改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交易系统管理办法与技术规范,并对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实施监管。 

(十八)碳排放权交易结算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结算系 统,实现交易资金结算及管理,并提供与配额结算业务有关的信 息查询和咨询等服务,确保交易结果真实可信。

七、试点过渡

(十九)推进区域碳交易试点向全国市场过渡。2011 年以 来开展区域碳交易试点的地区将符合条件的重点排放单位逐步 纳入全国碳市场,实行统一管理。区域碳交易试点地区继续发挥 现有作用,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

八、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将按程序适时调整完善本方案,重要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按职责分工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

(二十一)强化责任落实。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部 门负责全国碳市场建设。各省级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辖 区内的碳市场建设工作。符合条件的省(市)受国务院发展改革 部门委托建设运营全国碳市场相关支撑系统,建成后接入国家统 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二十二)推进能力建设。组织开展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能 力建设培训,推进相关国际合作。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 集团开展行业碳排放数据调查、统计分析等工作,为科学制定配 额分配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二十三)做好宣传引导。加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与碳市场 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报道,多渠道普及碳市场相关知识,宣传推 广先进典型经验和成熟做法,提升企业和公众对碳减排重要性和 碳市场的认知水平,为碳市场建设运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文章来源:国家发改委

地址:长春市净月大街2950号众创大厦3楼    电话:0431-85378363    传真:0431-85378363
邮编:130117    E-mail:jleeex@126.com   吉ICP备11000708号-1
技术支持:星广传媒